财智网
当前位置:财智网 > 焦点

新风光半年报:液流储能攻克行业难题,入局核聚变产业链卡位未来

内容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7481   时间:2025年08月28日 12:25   

8月26日,新风光披露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0亿元,同比增加6.57%。

新风光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节能控制技术及相关产品业务,可为客户量身打造调速节能、智能控制、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以大功率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为核心技术平台,全力打造“少用电—用好电—再生电—存储电—防爆电”产业链。

深化五大业务布局,核心技术突破频频

新风光主要产品涵盖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各类高中低压变频器、智慧储能系统装置、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煤矿防爆和智能控制装备等五大领域,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光伏电站、新能源发电行业、轨道交通、矿业、石油、化工、冶金、市政、数据中心等领域。在前期深厚积累基础上,新风光在今年上半年仍不断深化五大业务布局,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其中,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获得2024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高压变频器产品、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市场份额均在国内排名前列,在国内电能质量治理、电机节能、电能再利用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为不断夯实技术优势,今年上半年,新风光持续强化研发创新能力,研发投入达3912.24万元,研发投入强度4.49%,并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领域不断取得进展。例如,公司推出新一代高压四象限变频器,能耗效率较行业标准提升25.6%,引领矿山行业关键设备国产化替代,提供全流程高效节能方案;推出高度集成化的永磁同步变频一体机,解决复杂环境适应性难题,契合电驱化与高效永磁升级趋势;自研矿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分析装置通过煤安认证,填补矿井领域技术空白,形成“检测-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

此外,新风光还在液流储能业务中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公司100kW DCDC模块应用于新加坡液流储能项目,成功攻克行业难题,实现0V无扰动启动,并与630kW双向变流器协同运行,为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提供创新示范。这一贡献让新风光荣获2025“北极星杯”储能技术创新企业称号。

在此基础上,新风光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与专利的保护,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公司技术领先地位提供有力支持。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获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6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授权专利375项,其中发明专利10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1项。

“内生外延+海内外”齐发力,切入核聚变产业链

除了内生式增长,新风光还坚持外延式扩张,在上下游关键环节落子布局,持续整合优质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协同效应,进一步深化产业链生态布局。今年上半年,公司以“增资扩股+收购股权”方式取得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52.83%股权。这一布局将有效增加公司在防爆电器、高低压开关及控制设备、工矿自动化系统等业务收入,提高公司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依托在国内市场积累的技术与品牌势能,新风光正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海外项目取得丰硕成果,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签单同比增长33.79%。公司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及欧洲等重点区域实现多元化突破,多个海外项目投运后获得客户高度评价,示范效应显著;同时,邦加岛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智能系统助力棕榈油企业提升供电能力,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此外,高压变频器成功进入几内亚市场,实现批量订单首单告捷。

海外项目快速落地的同时,新风光还以技术优势加速国产替代进程,深化全球品牌拓展。公司为欧洲某化学公司突破钾矿能效瓶颈,以大功率水冷变频器替代进口设备,实现能耗革命性升级,树立海外矿山能效新标杆;同时,公司积极参加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迪拜电力光伏储能展等国际展会,向全球176个国家展示高效储能、智能电网优化技术实力。

前沿科技是能源领域决胜未来的关键一招,新风光以前瞻布局引领。今年上半年,公司依托自身在电力电子,尤其是核能核电领域积累的历史经验,积极投身于核聚变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准备与研究工作。

一方面,新风光深化产学研协同,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及行业先行企业聚变新能,围绕公司在等离子体控制电源、超导磁体供电与控制系统等关键电源装备领域的业务合作与技术适配性,展开深入、务实的交流研讨。此举旨在精准把握聚变装置对电源系统的极端要求,如超高精度、毫秒级动态响应、极端可靠性,为未来可能的深度参与奠定技术与合作基础。

另一方面,为更系统地融入中国核聚变产业链发展大局,新风光在今年上半年申请加入“聚变产业联盟”,标志着公司将核聚变能源相关高端电源装备业务,提升至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层面的重要组成,视其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把握未来能源科技制高点的重要方向之一。

面向“碳中和”与“核能未来”的双重浪潮,新风光已用核心技术与全球布局写下序章——从新加坡液流储能项目的重要技术突破,到核聚变能源相关高端电源装备业务的战略卡位,每一步都将当下的厚度转化为明天的增长高度。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