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外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加强对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监督管理,促进代理销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办法》定于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金融监管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商业银行代销业务快速发展,代销产品数量和类型日益丰富,客户覆盖面日益广泛。在相关监管制度不断压实金融产品发行人、管理人责任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作为代销机构的义务。为此,金融监管总局制定《办法》,旨在推动商业银行代销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办法》共八章54条,包括总则、代销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作机构管理、代销产品准入管理、销售管理、代销产品存续期管理、监督管理和附则。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和产品准入的管理责任,明确合作机构准入审查和产品尽职调查要求;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行为,对销售渠道、销售人员管理、产品展示、适当性管理、风险提示等作出具体规定;强化商业银行在代销产品存续期应尽的义务。
在合作机构管理方面,《办法》从合作机构的准入要求、退出机制、代销协议的签订程序和内容、关联交易管理、责任归属等方面强化了商业银行对合作机构的管理责任。对于已经准入的合作机构,要求定期审查评估。对于实施退出的机构,要求做好存量产品客户服务。在代销产品准入方面,分类别规定了尽职调查要求。从强化风险控制角度,对部分产品在准入流程上要求商业银行相关部门综合评估,并获得本行高级管理层批准。
针对商业银行推介销售代销产品的行为,《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代理销售全流程监测和管理机制,对宣传资料、信息查询、产品展示、适当性管理、销售人员管理、可回溯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包括应当针对同类产品制定一致的代销产品展示规则,应当稳慎评估客户购买产品的适当性,对老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等客群的销售管理提出针对性要求,应当加强销售人员资质和行为管理等。
此外,《办法》还规定,在代销产品存续期内,商业银行应当持续关注产品风险收益特征、风险评级变动情况、信息披露等重要信息,督促合作机构履行主动管理责任;督促合作机构按照规定披露代销产品相关信息;持续加强客户服务,客户要求了解代销产品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应当向客户告知合作机构提供的产品相关信息,或者协助客户向合作机构查询相关信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以前办ETC要跑网点,现在手机上就能搞定,清明节之前回老家还能返一半通行费。”3月20日,...
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普陀区桃浦镇阳光四期居民...
今日,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建信上证智选科创板创新价值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
截至3月21日,国家队四季度共现身21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28.73亿股,合计持股...
随着市场行情回暖,主动权益基金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截至3月20日,全市场新发主动权益基...